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一、简介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东至东莞理工学院,南至华为大学,西至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北至玉兰路。其核心区域(原松山湖大学创新城)占地397亩,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基建总投资27亿元,划分为科技研发、产业孵化、商务配套及人才安居等四大功能分区,定位为松山湖科学城创新创业示范窗口,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融合示范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试验田,是承接松山湖科学城、华为、知名高校院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也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实验区。

  社区已引进12家新型研发机构,这些研发机构共有200多个研发平台,5000多台科研仪器设备,建有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等产业的共享中试车间,能为技术创新、中试验证提供支撑;建有2个国家级孵化器、3个市级孵化器,孵化了400多家科技企业,招引了近2000名企业家和科学家,涵盖电子信息、新材料、工业设计、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

  社区已建设国际高端专家公寓500多套、人才公寓1300多套;并建设有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配置160多个精品商务客房,配备宴会厅及多个多功能报告厅,全方位满足高层次人才商务社交、会议、宴会、接待、商旅住宿需求。

  另外,社区建设有1.6万平方米的商务配套区,依湖而建,引进具有科技元素的24小时营业咖啡厅、书店、餐厅等配套,形成“主力店+特色餐饮+商务休闲+精品零售”四大主题业态,为社区及周边提供高端餐饮、零售等配套服务。

二、定位

  社区将充分利用“成本洼地、服务高地、政策特区”的优势,打造为全市创新创业的新标杆。

  具体定位如下:

  (一)国际创新资源的集聚区:重点招引台港澳和国外的创新资源和创业团队,通过集聚国际化科研力量和重大创新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国际科技竞争提供关键力量。

  (二)青年创新创业的训练营:社区空间主要用于支持青年科学家、学院派创业者和海外回国科学家创新创业,为高科技的创业项目提供低成本的创业空间和全方位的创业服务。

  (三)创新创业人才的栖息地:按照国际社区的生活标准,提供智能化、年轻化的配套设施和生态化、便捷化的居住环境,配备24小时营业的各类商业配套,打造创新不夜城。

三、优势

  1、地理优势:

    1.位于松山湖高新区中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位置。
    2.商务配套区:1.6万平方米。
    3.科技研发区:大学创新城,9家研发机构,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
    4.资源集聚区:湾区大学(筹)、华为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医科大学等高校与社区一路之隔。
    5.产业孵化区:华为公司、散裂中子源、镇街工业厂房等大装置、大企业、大厂房。

  2、资源优势。

入驻机构
依托单位
荣誉简介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中科院物理所
广东省第一批省实验室之一、广东省创新团队。布局有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定位于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
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创新团队。重点围绕大健康、新材料等领域建设创新中心,吸纳高端人才和高水平技术科研成果,进行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设了3D打印材料、绿色功能日化产品、生物活性分子开发与应用、有机光电材料等8个创新中心。
东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紧紧围绕“氢源环保节能”和“临空信息网络”两个主题开展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相关产品研发、产业基地建设和产业群发展。基本攻克了系列技术难题,培育了10多家产业公司,建设了14万平米的产业园区,实现了以技术研发为主到产业发展为主的历史性转折。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创新团队。紧密围绕制造业,以高精高效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为重点研究方向,已在驱控一体化、物联网、机器视觉、3C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工业大数据等领域形成了核心技术与产品。为机械、电子、汽车、家具、3C等行业提供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改造、数字化车间建设等技术服务,成为华为、美的、格力等世界500强企业核心供应商。获得国家级平台2个,省部级平台9个,市级平台3个。
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
广东工业大学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秉承“设计引领创新”的宗旨,突出“设计+科技”的特色,建立了“一体两翼”的设计创新服务模式,即以工业设计技术平台、设计创新实验中心、国际设计中心和设计创新学院为“体”,以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提升和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两翼”。
东莞市东莞理工科技创新研究院
东莞理工学院
建设12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范围覆盖智能制造、增材制造、中子散射、太赫兹、激光技术、微纳技术、食品工程与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生物医学、光子技术等前沿研究方向。已初步形成了项目范围覆盖广、硬件投入大、学科交叉的现代高端科技创新研究院。
东莞同济大学研究院
同济大学
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电磁调控技术融合创新联合实验室。面向未来信息化装备发展需求,致力于结构功能材料和器件核心技术攻关、产品研制、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聚焦微波射频应用,建设了结构和功能陶瓷、液晶、橡胶等材料中试实验室,薄膜电路和光电器件制作、微波暗室、并行计算等专业实验室,可为用户提供从材料设计、器件和系统研制到集成测试的全链路技术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
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
清华大学
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创新团队。以学校与地方、研发与孵化、科技与金融、国内与海外的“四个结合”为抓手,努力做好应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投资孵化、国际合作等工作,打造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已组建生物炼制工程研究中心、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实验室、新型电子加速器实验室等16个研发平台。
东莞信大融合创新研究院
信息工程大学
网信军民融合联盟可见光信息技术专门委员会。以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指引,遵循“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融合,协同发展”的原则,是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依托解放军信大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学科综合优势,共同研发了“全球首款商品级超宽带可见光通信芯片组”,为可见光通信技术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同时,结合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开展了电子检测和工业CT、互联网及网络终端安全检测、大规模阵列监测技术等方向的研究。
东莞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
香港城市大学(筹)
围绕先进材料、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科技与信息技术、中子散射应用物理等四个重点方向开展研发,并通过由香港城市大学直接招收博士生和全球招聘方式陆续引进国内外著名的科研专家。

  3、政策优势。

  《东莞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项目准入管理及扶持暂行办法》、低成本空间、松山湖其他招商政策。

  4、配套优势。

  硬件配套:建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配置160多个精品商务客房,配备宴会厅及多个多功能报告厅。社区内规划的5G基站(中国移动)已全部完成开通,包括5个室外宏基站和1个室内基站。

  创业服务:正在规划建设科学家俱乐部、“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人才驿站。已引入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松山湖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即将引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科技服务超市以及松山湖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服务平台。

  人才安居:已建设国际高端专家公寓500多套、人才公寓1300多套;公寓内设备设施齐全,均可拎包入住,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舒适、便捷的宜居环境,切实解决松山湖园区高层次人才住宿难题。

  商务配套:建设有1.6万平方米的商务配套区,瞄准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需求,提供多元化配套,引进国际化商业品牌、商务咖啡、健身房、24小时书店、巨幕影院、共享厨房等生活设施;引进一批“网红”品牌,吸引青年人才居住。

四、特色服务

  科创训练营:依托李泽湘教授团队,每年举办3期科创训练营,引进在校或应届大学生到松山湖进行创业训练,从中筛选优质种子人才或项目进行孵化。

  公共实验室:运动控制精密测量公共实验室、中科院声学所声音检测实验室等。

  共享中试车间:建设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等产业的共享中试车间,为社区创新创业提供中试验证平台。

  综合服务中心:涵盖社区日常管理服务窗口、市科技局和松山湖行政服务中心可前移业务受理,以及城市会客厅功能。

  仪器设备共享:社区研发机构目前共有200多个研发平台和5000多台科研仪器设备,每年向企业10万元的科技创新券,用于支付共享仪器设备和公共实验室的使用费。

电话:0769 3888 8008 地址:广东省 · 东莞市 · 松山湖新城路大学创新城

Copyright © 2018-2020 www.iie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学创新城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3403号-2